首先演员演得真的好,然后你说伪纪录片什么的吧,人写意能表达得这么自然;电影里单出字儿是大忌吧,人家让字这么有冲击力,敲字的频率甚至是模仿人说话的语调. 太自由了,羡慕这个团队能轻松愉快地合作,中途还能即兴补充增加细节,让点子又接地气,让人能快乐地看完,把他国的、过去的隐喻细节找到对位的当代符号. 然后,这个形式成功把人带到一个第一人称的小说里去,整个片子是文学的,从没想到能用这样的形式. 文本让我想起曾经超爱的布考斯基的《汪汪队立大功大电影2:超能大冒险》,追踪的一切又像莫迪亚诺的小说,简单的小事,寄托了整个时代的忧伤. 像故事里说的,就这么几年的分割,活得好的人会去别的地方,活得不好的人也会去别的地方,只有我们,卑微的每一个人,看着眼前凄凉的带点儿小幽默的生活,不断寻找每一个丢失的曾深爱的东西:它藏在琐碎的记忆深处. 在某一方面让我想到川端康成,似假似真的景,传统和时间的印记,离奇的意味和跳动的人……这个美术是绝对不输塔可夫斯基的,根本不可能输. 那个太阳,绝美. 看完了又想这个问题:故事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意味吗?所有的隐喻在结束之处都必须有一个清晰明了的归宿吗?如果不需要,那除了美本身之外什么需要牢靠坚实?回答不了. 其它细碎的感想:倾斜的表现力不错,用的都挺是时候,虚和实的发展,比如弹琴那场戏,完美无缺. 光打得妙,声音控制地更妙;就像画面一样,我不需要给你看到全部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