由上可见,唐太宗对神仙方术迷信的祸国,同他对佛教妖佞的害国一样地表示深恶痛绝。对此,长孙皇后是最为了解的。贞观八年,他曾说:“道、释异端之教,蠹国病民,皆上素所不为。”
唐太宗对道教方术采取贬黜的态度(晚年又有变化),与此形成对照的是,则对道教教义与教祖采取尊崇的态度。他赞扬道教教义是“老君垂范,义在于清虚”,甚至把教义吹得神乎其神,同创物兴邦联系起来: “然则大道之行,肇于遂古,源出无名之始,事高有形之外。迈两仪而运行,包万物而亨育,故能兴邦致泰,反朴还淳。”如此神通广大,当非佛教力所能及。为了抬高道教的身价,他还宣扬道教的清静,无为教义对他治理天下的妙用: “天下大定,亦赖无为之功,宜有改张,阐兹玄化。”相形之下,他认为佛教教义无益于治,甚至某些帝王由于佞佛还带来了亡国的惨祸。
唐太宗既然颂扬道教教义,必然膜拜道教教主。对此,已有乃父肇源在先。李渊因自己与道教追尊的教祖老子李耳同姓,就附会教祖为皇祖。
武德三年,他曾依托方土吉善行面见老子,胡诌皇祖,因以立庙: “晋州人吉善行,自言于羊角山见白衣老父,谓善行曰: ‘为我语唐天子,吾为老君,吾而(尔)祖也。’沼于其地立庙。”范祖禹据此予以评论云: “唐之出于老子,由妖人言,而谄谀者附会之。高祖启其源,高宗,明皇扇其风。又用方士诡诞之说,跻老子于上帝,卑天诬祖,悖道甚矣,与王莽称王子乔为皇祖叔父,何以异哉!"究其实,岂独高宗、玄宗煽其风,太宗则已煽风在先了。